距離垃圾徵費實施日不足半年,有社福機構昨日(3/3)發佈相關調查,發現過半數受訪劏房居民對垃圾徵費的運作仍不太瞭解,大部分人更擔心徵費會帶來額外的開支,加重經濟負擔。
該社福機構上月訪問了306名居住劏房的基層市民,超過五成半受訪者表示仍不瞭解徵費計劃的實際操作,例如收費、購買膠袋方法、垃圾處理方式等。由於多數劏房位於不設升降機的大廈,逾四成半受訪者擔心徵費實施後,有人會貪圖方便任意棄置垃圾,影響大廈的公共衞生。另外,逾七成半受訪者擔心需要額外購買垃圾袋和指定標籤,造成經濟負擔;約四成人擔心業主會藉此加收垃圾費或租金。
調查又發現,近四成受訪者未有使用過回收環保站、回收桶、回收流動點服務。約三成受訪者不清楚住處附近的「綠在區區」位置,二成半人因家中沒有儲存可回收物品的空間而不想參與回收,一成半人稱未能配合中心開放時間或距離太遠而沒有參與回收。社福機構指出,「綠在區區」積分計劃的入會和儲分的條件太高,市民最少要先帶2公斤回收物(相等於約100個膠樽、120個鋁罐或20份報紙)才可獲發實體會員卡,劏房居民可能因回收物數量不足而無法儲分換日用品,使回收意欲減低。
社福機構認為,現時垃圾徵費的執行細節仍不清晰,設置配套亦需時,建議政府應按房屋類型分數個階段試行垃圾徵費,並且將計劃執行日期再延後,待收到一定成效後才正式於全港實施,以助市民適應。社福機構又建議,政府應降低「綠在區區」的儲分條件,以及延長「綠在區區」開放時間以配合在職人士需要,鼓勵市民參與回收。
參考資料
都市固體廢物收費
參考資料整理:《今日常識新領域》(第三版)新聞速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