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水沖廁助節省食水

2024年9月16日

  香港一些內陸地區,現時仍使用臨時淡水沖廁。隨着位於北區石湖墟的全港首座再造水廠開始運作,已可為部分內陸地區居民提供再造水代替食水沖廁。

  水務署表示,海水沖廁供應網絡已覆蓋本港約八成半人口,然而遠離海岸的地區如北區,由於需要大量成本興建供應和運輸設施,成本效益較低,所以區內居民需用食水沖廁。自石湖墟再造水廠於今年3月投入服務,目前已為上水3間學校和4個屋邨或屋苑供應再造水。

  水務署解釋,再造水為部分經石湖墟污水處理廠三級處理後的排放水,加入用作清除細菌的化學品次氯酸鈉,作進一步處理後而成。再造水經處理後會有殘餘的氯氣,以保證在輸送過程中能維持水質標準。此外,由於再造水無色無味,水務署會在水中加入藍色的食用色素,讓用户可分辨再造水與食水,防止喉管被錯誤接駁及再造水被誤飲。

  水務署又指,預計當古洞北新發展區和粉嶺北新發展區全部用户入伙後,石湖墟再造水廠將全面投產,每日可生產7萬3千立方米的再造水,供應給52萬名市民使用,每年節省的食水消耗量可達2200萬立方米。另外,水務署稱正發展中水重用,作為另一循環再用水資源。中水即是從浴室、洗手盆、廚房洗滌盆、洗衣機等地方收集的水,經處理後同樣可以用作沖廁等非飲用用途。署方現正在安達臣道石礦場用地發展區興建有關系統,預計可於今年底起分階段供水。

資料來源:東方日報、星島日報、明報(2024年9月15日)、水務署網站

資料整理:《今日常識新領域》(第三版)新聞速遞

參考資料
海水沖廁

  • 現時世界上仍有不少地方依賴食水沖廁,而自1950年代後期,香港已是世界上廣泛使用海水沖廁的少數地區之一。
  • 善用海水這種可持續的水源,每年可節省約3億2千萬立方米食水,相當於本港約兩成的總水用量。
  • 2015年,水務署成功延伸沖廁海水管網,使香港的海水沖廁覆蓋率增至約八成半人口。
  • 部分內陸地區(如北區等)遠離海岸,現階段建造海水供應系統有違經濟原則,水務署將繼續擴展海水供應系統或開拓新水源(如再造水),以進一步減少食水沖廁的使用量。
  • 轉用海水沖廁有助節省珍貴淡水資源,加上供應海水的耗電量較供應食水的為低,因而能減少碳排放,而用户亦可減少水費支出。
  • 1960年代以後獲水務監督批准的樓宇水管工程,均已採用抗海水侵蝕的物料,可用作沖廁供水系統,因此使用海水沖廁對內部供水系統的維修應無特別問題。

 

參考資料來源:
水務署──海水沖廁

參考資料整理:《今日常識新領域》(第三版)新聞速遞

評分
瀏覽人數 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