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深入探索大館的歷史文化古蹟,凸顯市民生活與法庭交織出的人文情味。
大館的中央裁判司署經翻新後,已於 10 月 18 日重新對外開放,推出兩項全新常設文化古蹟展覽——「執行法律」及「司法權與懲罰」,延續爲期數年的常設展覽翻新項目。上述展覽分別於法庭及地牢,藉此探討中央裁判司署的歷史及文化價值。
兩項展覽深入回顧中央裁判司署在香港刑罰司法制度發展過程中所擔當的重要角色。中央裁判司署由 1841 年啟用,直至 1979 年結役,是香港最早成立的法庭,至今仍然是本港少數現存的新古典主義建築之一。
由 1841 年到 1979 年,中央裁判司署是全港最繁忙的法庭,亦是普羅大眾生活與法律制度的交匯之地。不論男女老少,逾三百萬人曾在此受審。最早年的裁判司按照一個不甚平等的法律制度下施加嚴刑。隨著過去百多年的社會發展,一個更公平的司法制度逐漸建立起來,法律轉向為全社會而非專爲精英階層服務。
是次展覽探討裁判司署的建築設計及其在刑事司法制度上角色的演變,並疏理香港司法與社會歷史的發展。展覽聚焦於上庭接受審訊的人士,並從中勾勒出按階層、族裔、語言差異而劃分的社會為日常生活帶來的種種掙扎及不平等經歷。儘管時過境遷,他們的故事仍然引起跨越歲月的共鳴,並藉著人文視覺,使我們與過去連繫起來。
大館文物事務主管鍾妙芬博士表示:「是次展覽結合詳盡深入的歷史研究與藝術詮釋,讓觀眾一窺曾在中央裁判司署審理的法庭案件。透過人們的真實故事,讓觀眾更深入了解香港的司法和社會歷史。我們很高興邀請到傑出的歷史學家文基賢博士擔任客席策展人,而兩位年輕藝術家鍾嘉莉及霍凱盛更以別具一格的方式詮釋歷史。」
客席策展人文基賢博士表示:「長久以來,中央裁判司署是香港歷史上最繁忙的法庭,裁判司大多數在此審理刑事案件,並決定是否將被指控更嚴重罪行的人士移送最高法院審理。這些曾經在此審理的案件提供了很好的機會,讓大眾探索各種背景人士的生活經歷。」
大館總監張晶晶表示:「在大館,我們致力呈現這個建築群的歷史故事,透過嶄新視角,激發大眾對大館更全面的理解,並鼓勵更多文化交流。中央裁判司署展覽延續這一使命,以啟發反思與對話的方式,將我們的現在與過去聯繫起來。」
一瞥裁判司署中的社會寫照
展覽「中央裁判司署:執行法律」邀請訪客走進其中一個法庭,透過照片和展品展示裁判司所審理的案件及判處的刑罰 。位於地牢的另一個展覽「中央裁判司署:司法權與懲罰」,則聚焦裁判司的權力及其施加的懲罰。
在法庭入口處,一幅由藝術家霍凱盛創作的大型街景作品《無序與秩序》,邀請訪客重新想像人、裁判司署與城市之間的關係,展現時代流轉的過程;由鍾嘉莉繪畫的法庭案件故事集則活現了一些在裁判司署發生的真實歷史案件。另一個展覽的亮點,則是大館特別委託澳洲建築模型公司 Make Models 製作的中央裁判司署模型。
>strong>走進大館文化古蹟項目
除了遊覽大館,訪客亦可以透過一系列文化古蹟項目,發掘其豐富的歷史及文化價值。我們特設「大館一磚一瓦」導賞團探索大館的建築遺產,從懸浮樓梯的建築技術,到傳統中式瓦頂工藝的傳承,帶領訪客了解這座百年古蹟的建築價值。創新的文化古蹟學習項目「古蹟教育劇場」,讓學生透過重演歷史案件,推廣社交及情緒學習,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在課堂以外為學生提供有關歷史和個人技能的學習機會。
「社群參與:欄杆柱DIY工作坊」讓參加者親自動手製作大館建築的重要設計元素——營房大樓遊廊的迷你版欄杆,同時參與導賞團,認識大館建築的歷史意義。此外,「社群參與:觸感聽覺互動體驗」為訪客營造多重感官體驗,更為視障人士提供無障礙的導賞工具,讓所有人都能認識到這座獨特的文化古蹟。
更多常設展覽翻新項目將會陸續推出,大館致力提供優質而深入詳盡的文化古蹟節目,以推廣並提升本址的文物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