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想,你對子女說過以下的話嗎?
「正死蠢!」、「你醒少少得唔得?」、「你再唔乖,就…」、「講過N次了,你到底有沒有聽入腦?」、「冇鬼用!」
管教子女易犯的錯誤
中國人可能受到上一代的管教影響,傳統上都較為嚴厲,上述的負面言語往往會衝口而出。當子女被家長認定是無能力時,子女心裡也會認為自己能力有限,未能做好事情,自信心很容易受創。
除了用較為苛刻的話責罵子女,家長們也容易在不知不覺間犯上一些管教子女的錯誤,大家不妨檢視一下:
「對孩子嘮叨不休,只管說教,不聽孩子的心聲。」
「訂定不適合孩子能力的規範。」
「在孩子面前爭吵、說髒話及說別人壞話。」
「缺乏耐性,只重結果忽視過程。」
「答應孩子的事不能實現。」
「教孩子不可做,但自己卻帶頭做。」
現時在社會上經常聽到關於「怪獸家長」的評論,家長對子女的要求都很高,其實也是建基於上述的錯誤。在以前的社會,需要高度競爭才能讓子女進入大學。但時至今日,除了學士學位課程外,還有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課程,升學途徑比以前多。但家長對子女的學業仍過份催谷,又有些家長為應付面試而揠苗助長,令小朋友壓力倍增,對讀書的興趣大減。若小朋友早在小學階段就對讀書產生厭倦,這絕對是得不償失。
求學=求分數?
家長對子女分數的高低往往都顯得相當緊張,若小朋友測驗取得65分,一般家長都不太能接受;如果是80分,一般家長都覺得還可以;假如是95分或以上,家長才會滿意及讚賞小朋友。有時候小朋友已取得93分,家長都會怪責:「阿仔,退步咗啦!明明你上次拎到97分,今次點解只有93分?」。經常要子女長期維持於高標準,最終只會令子女吃不消。
成長過程最重要
其實只要小朋友在現有的成績上取得進步,家長就可以給予鼓勵,千萬不要嫌進步不夠多。家長只重視結果,但卻忽視其他成長過程。小朋友只求分數,卻缺乏成長時期所需要的關懷,社交生活遇到困難亦無人能助,「高分低能」的現象因而產生。
圖片來源: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