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衞生署自2016年9月開始推行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並於今年8月起將篩查計劃恆常化,分階段資助50至75歲、沒有大腸癌症狀的香港市民接受篩查。衞生署表示,現時已有超過10萬人參與大腸癌篩查。
根據衞生署的統計資料,截至今年6月30日,共有76000多人接受大便隱血測試,當中約9600人的結果呈陽性。隱血測試呈陽性的市民,會進一步被轉介接受大腸鏡檢查。而接受大腸鏡檢查的約8300人當中,有5700多人患有大腸腺瘤,有約520人確診大腸癌。當中有319宗大腸癌個案經初步評估後,約六成屬於早期癌症,因此治癒機會相對較高。有醫生表示,部分隱血測試呈陽性的市民未有接受大腸鏡檢查,估計他們不清楚陽性結果代表可能會有瘜肉或大腸癌,或者擔心照腸鏡有出血的風險。該醫生認為政府應聯絡這些市民作跟進。
衞生署表示,大腸癌篩查計劃現正接受年齡介乎61至75歲,即出生於1942至1957年的人士參加。計劃第二階段將覆蓋56至75歲人士,第三階段則擴展至50至75歲的人士。有關第二和第三階段的詳情和開展日期,將容後公佈。衞生署提醒1942年出生的合資格人士,應把握最後機會,在今年12月31日或之前登記參加計劃,否則來年將超出計劃年齡上限而失去參與資格。
<<思考與探討>>
- 根據報道,在大腸癌篩查中,大便隱血測試結果呈陽性代表甚麼?(答案可多於一個。)
A.可能有瘜肉
B.可能患大腸癌
C.可能有骨折
- 為甚麼部分隱血測試呈陽性的市民未有接受大腸鏡檢查?
- 定期接受身體檢查有甚麼好處?說說看。
<<參考資料>>
大腸癌
- 大腸是消化系統的最後部分,包括結腸、直腸和肛門。
- 食物中的水分和營養會經過我們的消化系統而被吸收,剩餘的食物渣滓(即大便)最後經肛門排出。
- 正常情況下,身體會自我控制細胞的生長和分裂,確保各器官能正常運作。
- 癌症是由於身體細胞生長失去控制,令這些細胞異常生長並形成惡性腫瘤(即是癌症),甚至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造成損害。
- 在多種行為、環境和遺傳因素影響下,部分大腸壁細胞異常地增生,形成大腸瘜肉。
- 大多數大腸癌由一粒細小的瘜肉開始。瘜肉通常是良性的,但有些會慢慢演變為癌症,這種變化可以歷時10年或以上。
- 若不及早治療,癌細胞會侵入和破壞周圍的器官,還可經血液和淋巴系統擴散至身體各部位。
參考資料來源:
衞生署──關於大腸癌──甚麼是大腸癌?
http://www.colonscreen.gov.hk/tc/public/about_crc/what_is_crc.html
資料整理及參考資料整理: 教育出版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