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水務署近日增加在食水中的氯氣,令食水的餘氯含量由每公升1毫克增加至每公升1.2毫克,以加強保障食水在輸送和儲存過程中保持清潔衞生。本港在2003年沙士(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疫情發生時,水務署也曾採取相同行動。
水務諮詢委員會發言人表示,水務署為市民提供的食水,都經過濾水廠嚴格的處理和消毒程序,確保清潔衞生,才供市民使用。同時,水務署在食水處理過程中,會加入適量的氯氣,除了清除水中的病原體外,也可以讓食水在輸送和儲存過程中保持衞生。食水出廠後,需經過數十公里長的水管和輸水設施如配水庫,最後才進入我們的家中。途中可能出現水管爆裂滲漏,令食水受到污染,因此增加氯氣含量,可提升消滅病菌和病毒的能力。現時,水務署增加食水氯氣含量至每公升1.2毫克,仍遠低於世衞建議的5毫克上限,符合安全標準。
水務諮詢委員會發言人強調,上述行動只是預防措施,在東江水輸港的過程中,喉管完全密封,不會受到飛沫或病毒感染,因此無需過分擔憂。至於措施會否令食水產生濃烈氣味或影響健康,水務諮詢委員會解釋,氯氣揮發後不會有氣味,也不會對人體健康帶來影響。
【思考與討論】
1.水務署近日在食水中增加哪種化學物的含量?
A.氯氣
B.臭氧
C. 二氧化碳
2.承上題,在食水中增加該種化學物的含量有甚麼作用?
3.在一般的食水處理過程中,水務署會在食水中加入氟化物,其作用是甚麼?
資料來源: 東方日報 (2020年2月12日)、明報 (2020年2月11日)
資料整理: 教育出版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