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事問一問

預防醫學及醫療服務部/社區營養服務 羅曼詩姑娘

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

2018年6月27日

30466569476965383468
圖片來源:網上圖片

香港人不但愛吃豬,更可以說是「物盡其用、無所不吃」,除了常吃的蒸肉餅、酸甜排骨、鹹豬手、豬腳薑、烤乳豬及炭燒豬頸肉外,還有胡椒豬肚湯、豬肝麵等烹調的美食。然而,不同部位豬肉的脂肪和膽固醇含量差別也很大。網絡上亦有不少吃豬的好處的傳言,究竟是真還是假? 筆者想與大家分析其真相及怎樣吃豬才算吃得健康。

人說豬手/豬腳最肥,亦有人說五花腩最肥,眾說紛紜,究竟哪個部位最肥?

每100克 熱量含量(千卡) 總脂肪含量(克) 膽固醇含量(毫克)
豬潤 129 3.5 288
豬肚 110 5.1 165
豬瘦肉 143 6.2 81
豬腦 131 9.8 2,571
豬排骨 208 14.7 47
豬腳 232 16.1 107
豬手(前腿) 260 18.8 192
豬腩排 277 23.4 80
五花腩(豬腩肉) 368 33.5 36
豬頸肉 565 60.0 73

資料來源: 食物安全中心及衞生署

不同部位豬肉的脂肪含量都有差別,雖然豬頸肉給人感覺是“美味爽口”,但每100克脂肪高達60.0克,加上其肌肉與脂肪均勻分佈,難切走肥膏,故進食時難免會攝取大量脂肪。其次豬腩肉、豬手也屬高脂,當中大部份屬於飽和脂肪。過量攝取飽和脂肪會增加血液中壞膽固醇含量,進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故不宜過量進食。

豬手豬腳可補充骨膠原防皺紋?
骨膠原又稱膠原蛋白(Collagen),是組成皮膚的重要成分,可保持肌膚彈性。但隨年齡增長和紫外線侵害,骨膠原會慢慢流失,皮膚就容易出現皺紋。有些食物好像豬皮、豬手,因為被認為含有膠原蛋白,很多時候會當作養顏食物。但事實上,膠原蛋白需經過消化過程拆散成細小蛋白粒子單位,再由身體重新組合成不同的蛋白質,而不能直接吸收入皮膚當中。所以進食這些食物不能直接補充膠原蛋白,如進食過量,反而容易因為脂肪含量過高,導致肥胖及膽固醇升高。如要在飲食上攝取足夠蛋白質,選擇瘦的牛肉、豬肉、雞肉、雞蛋及魚肉等,已經能夠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幫助身體製造需要的膠原蛋白,所以豬手豬腳還是少吃為妙。

豬骨湯補骨?放雪櫃可隔油?
不少人相信喝豬骨湯可以補充鈣質,並增加骨質密度,減低患上骨質疏鬆的風險。事實上,豬的骨骼鈣質雖高,但由於鈣並不能溶於水,即使經長時間烹調亦不會大量釋出鈣質。一般成年人每天需要800毫克鈣質,但一碗豬骨湯只有約2至20毫克的鈣,而一杯高鈣奶則含有約300 – 400 毫克的鈣質,鈣質含量遠勝豬骨湯。

很多人喝湯時都有不同方法,令肥膩的湯變得清淡,包括用隔油網或隔油壺隔走油份,但很多油仍然在湯水裏面。其實豬骨的脂肪比豬肉多,高溫烹調後,脂肪溶入湯內,令整煲湯的脂肪及熱量大大提高。雖然豬骨湯放在雪櫃內,能令油份浮上湯面再隔走,從而去掉脂肪,但並不能把全部脂肪隔走。若你的湯水含有大量豐富蛋白質的材料(如豬肉),由於蛋白質會與脂肪一起凝固,油份便不會輕易在冷藏過程中浮上上面,所以放在雪櫃內隔油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市民最好選擇瘦肉、豬?等較少脂肪的豬肉煲湯。

排骨/腩排切走肥膏變瘦排骨? 蒸肉餅一定健康?
排骨/腩排同樣屬脂肪高的豬肉。凡是近骨位置的豬肉都比較肥,肌肉較少,脂肪較多,加上難以切走,患心血管疾病人士尤其不宜。選購豬肉時除了看部位,也要提防購買已絞碎的豬肉,即「免治豬肉」。免治豬肉多是用半肥瘦豬肉絞碎而成,因此暗藏肥肉在內。

如想吃得健康,建議到豬肉檔/超級市場購買一塊肥膏較少的肉或瘦肉,並請肉檔檔主/職員即時加工絞碎,這樣一來比預先絞好的肉新鮮,二來脂肪含量及熱量也較低。市民亦可選擇脂肪含量相對較低如無骨豬扒、柳梅及赤肉。除了要懂得選擇豬肉部位,烹調或進食前更應切走肥膏。多選擇蒸、灼、少油煎或快炒等烹調方法,讓我們吃得更健康。

評分 瀏覽人數 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