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利偉表示,中國預計在2022年完成組裝太空的空間站,預料可同時容納六名工作人員。空間站設有太空實驗設備,包括重力牆和低温設備等,為實驗提供更多條件,他續指空間站的興建是為青少年預留機會,希望同學們開動腦筋,把創意提供到空間站實驗中,為社會服務。同時,他更鼓勵兩岸三地的學生「走入太空人行列」。
而去年參與「神舟十一號」航天任務,在太空逗留三十三天的景海鵬和陳冬,與在場師生分享當時在「天宮二號」實驗室所進行的「太空養蠶」、「水膜反應實驗」和「雙擺實驗」,這些實驗都是由本港中學生設計及提出的。景海鵬指,今次首度把完整影片帶來香港,給設計者和其他學生觀看。在「太空養蠶」的片段可見,景海鵬小心翼翼從白色海綿中取出六隻「蠶寶寶」,打開保護殼,讓牠們在太空中漂浮吐絲。「蠶寶寶」吐絲後結繭,但為保持蠶絲完整性,於是把它們低温處理後完整帶返地球,沒有讓他們破繭。其中一位負責設計實驗的中六學生感到興奮,她表示「在太空環境不能讓牠們變成飛蛾,但期待後續研究,希望能看到牠們的下一代。」
不少學生聽完分享後,都希望有機會成為太空人。有小四學生認為「做太空人可以看到很漂亮的星球」,也有另一名小學生興奮指「做太空人可自由自在地飛」。有中學生表示,雖然沒打算成為太空人,但認為今次分享,能鼓勵更多年輕人勇於嘗試。
思考與探討
1. 以下哪些實驗由香港學生提出,並在「神舟十一號」飛行任務中進行?
A. 水膜反應實驗
B. 太空養蠶
C. 雙擺實驗
2. 承上題,假如你可提出一項在太空進行的實驗,它會是甚麼?說說你的想法。
3. 根據報道,中國航天科技將會有甚麼新發展?說說看。
參考資料
中國航天發展歷程
1992年:確定三步走載人航天戰略
1999年:神舟一號 開啟航天時代
2001年:神舟二號 進行試驗
2002年:
2003年:神舟五號 成功載人
2005年:神舟六號 多人多天任務
2008年:神舟七號 航天員太空漫步
2011年:神舟八號 無人對接成功
2012年:神舟九號 人控交會對接
2013年:神舟十號 太空授課
2016年:
- 天宮二號發射升空
- 神舟十一順利升空明與天宮合體
- 神舟十一號今升空 留太空30天
- 天宮二號釋放伴隨衞星
- 小衞星傳回第一批照片
- 太空養蠶實驗 蠶蟲吐絲結繭
- 長征五號文昌首飛成功
- 習近平與神舟十一航天員通話
- 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成功分離
- 載人神舟十一號成功返抵地球
2017年:
- 天舟一號發射成功
- 天舟一號完成與天宮二號第二次交會對接
天宮二號科學試驗
水膜反應
- 由順德聯誼總會翁祐中學學生設計,試驗「微重力狀態下製作多用途聚合物有孔薄膜」。
- 希望在太空微重力狀態下研製出高質膠薄膜,用於藥物釋放系統、治療皮膚創傷,甚至進一步研發成透氣但不透水的人造皮膚和透析膜。
太空養蠶
- 來自香港基督教宣道會宣基中學,求證在失重情況下蠶蟲吐絲是否粗韌性較強,可用於不同範疇包括製太空服。
- 同時驗證太空蠶寶寶吐絲是否像地面那樣有方向性,能否結繭。
- 據悉景海鵬對此尤有興趣,還專門去學養蠶。
雙擺實驗
- 來自保良局羅氏基金中學四名學生,預想雙擺在無重力情況下會有規律按圓周路徑擺動,跟人類手臂擺動相似,可研發成協助太空人工作工具,如用來採集石頭樣本的機械臂。
- 期望實驗結果能為太空修補工序提供機械科技支援。
參考資料來源: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香港中學生太空搭載實驗方案設計比賽今舉行頒獎典禮 (23/05/2015)
spaceexperiment.hkpc.org/tc/award-presentation-ceremony-of-space-science-experiment-design-competition-for-hong-kong-secondary-school-students-held-today-23052015/
蘋果日報──太空人將做港生設計三實驗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17/19803310
新傳網──中國航天發展歷程
http://www.symedialab.org.hk/talk/%E4%B8%AD%E5%9C%8B%E8%88%AA%E5%A4%A9%E7%99%BC%E5%B1%95%E6%AD%B7%E7%A8%8B/
資料來源:星島日報、晴報(2017年6月29日)
資料整理:教育出版社編輯部
圖片來源:新傳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