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令大家宅在家的日子增多,家長除了加倍操心孩子的學習及健康之外,協助孩子在家繼續玩,更是一項非常任務。被打亂的生活作息,加上糾結於孩子學習上的進展,令家長在家中進行親子遊戲,更添挑戰。
縱然路不易走,但適當的的親子互動遊戲,的確可以為成人和小孩帶來笑聲及樂趣,更可以透過遊戲在抗疫路上彼此打氣和鼓勵。
重新認識何謂遊戲
家長想享受親子遊戲,先要辨清甚麼才是孩子心目中的「遊戲」。
遊戲是 | 遊戲不是 |
自發 | 強逼、引誘、威脅 |
自我主導 | 受制於人 |
自由發揮 | 規範多多、處處限制 |
即興創造 | 盡是安排、計劃或盤算 |
毫無目的 | 目標為本、追求成效 |
自從成年後,家長往往會慣性地以社會講究成效、目的及效率的做事方式,套用在孩子的遊戲中,令遊戲變質,也令親子遊戲變得不太親暱和諧。要緊記,遊戲就是遊戲,與學習及訓練是不同的。
2至6歲孩子的遊戲需要
孩子除了問「為甚麼」來表達對萬事萬物的好奇之外,亦會透過遊戲來調適對事物的理解。以下簡述2-6歲孩子的遊戲類型,以作參考:
年齡 | 遊戲類型 | 詳情 | 例子 |
2-4歲 | 建構性遊戲 | 利用物品的本體進行建構,從建構中創作,再從創作中獲得滿足感 | 將衣夾一個一個夾起來,成為一個小矮人 |
象徵性遊戲 | 將象徵性的物件來取代真實的事物。表徵的細節十分詳細 | 拿起紙筒,說:「等我幫你聽心跳!」 | |
4-6歲 | 裝扮或社會想像遊戲 | 假裝成某人、動物,並模擬當中的真實情境 | 扮街市菜販叫賣:「啲菜好抵,廿蚊廿蚊!最後一扎,轉頭就無!」 |
好玩家居遊戲,愈簡單、愈好玩
1. 拼湊樽蓋
物資:數十個大小不一的膠樽蓋、藍色黏貼萬用膠、相框
玩法:在相框內隨意擺放樽蓋,再即興堆砌起來,若孩子有意繼續拼砌及創作,可運用黏貼萬用膠,將樽蓋貼在畫框內,成為一幅自創的樽蓋畫作。
2. 樽蓋火鍋
物資:數十個膠樽蓋、數件清洗乾淨的外賣容器及餐具
玩法:發揮樽蓋零碎而無具體玩法的特性,與孩子將樽蓋變成「食材」,炮製一味惹味的自家火鍋小菜。
3. 推樽蓋
物資:數十個膠樽蓋、數條雜誌紙捲成的紙棒、顏色膠帶
玩法:在飯桌貼上膠帶,定出終點,然後用紙棒當成推棍,與孩子合力推樽蓋到目的地。
4. 「吱吱」樽蓋
物資:數十個膠樽蓋、一個膠托盤、數支飲管或滴管 (Dropper)、數包「爆炸糖」
玩法:樽蓋放在膠盤內,拿個小杯盛點水,用飲管或滴管抽出少量開水,滴入膠樽裏,讓孩子享受將樽蓋注滿水的樂趣;也可在樽蓋灑上少量「爆炸糖」,再滴下水點,隨後發出「吱吱」聲,相信孩子會嘖嘖稱奇。
爸媽備忘:「忍、氣、吞、聲」
1.「忍」手不干擾:孩子在遊戲的過程中,會探索、變化、嘗試、實驗,家長請先忍一忍,不用急於糾正孩子的遊戲方式。
2. 沉著「氣」,不插咀:既然遊戲沒有既定規範及框框,那麼,家長可以學習沉著氣,不加意見,讓孩子按自己的方式來玩吧!
3. 「吞」下一些字眼:學習吞掉那些沒有建設性的說話,「打賭你一定砌不到!」「哪有人像你這樣推?」「再這樣玩,我就……」這些說話無助孩子抱持開放心態,繼續衝破障礙尋找方法去玩、去解難。
4. 同「聲」同氣:「看來很好玩,我也想試!」由成人引發出來的一份好奇,可成為孩子的一份肯定。家長更可身體力行一起玩,齊齊試,確實是同聲同氣的實踐。
在疫情持續下,希望各位家長重拾遊戲的初心,逐漸領會與孩子遊戲的技巧,享受真正親子遊戲的樂趣。
以上資料由© 2020 Healthy Seed Limited提供
慈慧幼苗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