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中醫學有兒科的範疇,對象當然是小孩子,內容涵蓋由初生嬰兒到青春期的青少年。由於兒童與嬰幼兒無論在身體結構、功能、生理、病理上都與成年人明顯不同,會直接影響到兒科疾病的診斷、辨證與治療方法,因此大家絕對不能把兒童當作成年人的「縮小版」來看待其健康問題。
兒科向來都有「啞科」的別稱,原因是年紀很小的兒童不會說話,孩子在求診時通常都無法清晰、準確地向醫生/中醫師交代病情,有時候甚至連陪診的家長都未必能夠把病情形容得很清楚,導致醫者在收集病史方面往往比較困難,繼而有機會影響往後的診斷和治療。
在診治小兒方面,中醫非常強調「望診」,即醫師需要透過觀察小朋友的神態、面色、五官、一舉一動,乃至痰涎鼻涕等分泌物、大小二便等來幫助診斷及判別病情。小朋友天真無邪,病因相比成人單純,臨床上患兒的大致身體狀況基本上皆可以從觀察中了解,獲得的訊息通常都可以真實的反映孩子的健康狀況。臨床上愈年幼的孩童,愈難「坐定定」進行正式的看診,醫者需要快速、在無意中仔細留意孩子,例如趁著孩子在候診期間玩耍時,或剛進入診室的時間,都是觀察的好時機。
年紀小的孩子未必能配合中醫診法中的「舌診」和「脈診」,不需勉強,即使家長或中醫師用強硬方法迫小兒伸出手或舌頭來,很多時所看到的已非其真實的舌象,又或者脈息已亂,診斷意義將會大打折扣。另小兒的四肢細小,寸口部位狹小,難分寸關尺三部,故診小兒脈的時候中醫師往往只需用一隻或兩隻手指同時診察三部脈象,稱「一指定三關」。小兒的脈象比成人單純,基本特徵包括浮沉、遲數、強弱、緩急八大類,不詳求成人的「二十八脈」,相對簡單。
「小兒指紋診法」是中醫兒科的特色診斷方法,觀察地方為小兒的食指內側的絡脈,以及小兒的大魚際絡脈。中醫理論認為食指內側的絡脈和魚際絡脈都是手太陰之脈的分支,因此診小兒食指絡脈及魚際絡脈的意義,與診寸關尺脈相同。一般來說三歲以下的兒童可透過觀察上述兩個部位的脈絡診斷疾病,對於年紀較大的兒童則不適合。醫師在觀察小兒絡脈時,可留意其顏色、分佈,判斷病情輕重深淺以及寒熱屬性。
總括而言,中醫要幫小朋友診病,重點在於細心、敏銳的觀察,要體諒孩子幼小的身體及心靈,在診察過程需要靈活變通。在臨床門診裡兒科疾病以「肺系病」、「脾系病」較多,主要涉及兒童的呼吸和消化系統,對病程輕淺者,多用食療調治,如需用藥,藥方亦會以簡單、藥性輕淺為主,如無必要不使用藥性峻猛、味道濃烈的藥物,且要顧及兒童的消化吸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