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春天氣候潮濕多雨,我們的身體容易受這樣的天氣影響,出現濕阻、濕困,體現了中醫強調的「天人相應」關係。傷濕的常見症狀,包括頭身重墜、周身困倦乏力、肢體浮腫、眼矇眼花、胃口欠佳、容易腹脹消化不良、大便稀爛等。就成人而言,濕犯肌表,可見乏力重墜、周身骨痛;濕犯脾胃,可見胃脹無胃口、大便黏爛。就兒童而言,由於兒童的體質不同大人,在天氣潮濕的日子,小朋友的常見傷濕反應為容易疲倦乏力、不活躍、想睡覺、胃口差、大便爛,還有就是皮膚易長濕疹痕癢。
要解救兒童濕困,同樣有「祛外濕」和「祛內濕」兩種方法,不過中醫兒科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就是由於兒童臟腑嬌嫩,易虛易實,易寒易熱,故在糾正兒童身體失調時,應該先考慮從調整飲食習慣及起居作息方面做起,其次則透過食療、按摩、運動鍛鍊等溫和方法,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才使用藥物、針灸等治療手段,主次一定要分清楚。臨床上有時可能只是改變一下起居和飲食習慣,就可以顯著改善孩子的身體失調,沒必要一開始就馬上煲湯、吃中藥,甚至做針灸,作過多的干預。
若天氣潮濕,小朋友容易感到睏倦乏力,想睡覺,原理是濕邪侵犯體表,停聚於身體外圍,影響筋骨關節,妨礙氣血運行。這時候可適量增加活動量,讓孩子的身體「動起來」,提升新陳代謝,使身體有熱感和出汗,保持大小二便通暢,通過中醫的「發散」方法使濕邪透出體表。在濕度愈高的日子,愈難出汗,洗熱水澡也是一個可以提升身體機能,幫助發散排濕的方法。至於多穿衣服甚至是蓋厚被子「焗汗」是不建議的,首先「焗汗」的原理是利用阻止散熱的方法來使身體保持溫暖,但無主動提升新陳代謝的作用。其次「焗汗」的力度即使成人亦難以掌握,更何況是兒童,一旦出汗過多耗損正氣和津液,則更易招惹濕邪或外感。至於具體的做法,可安排孩子在潮濕的日子多做帶氧運動,或參與家務勞作,減少坐臥,增加活力,有助驅散濕邪。
若天氣潮濕,小朋友出現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瀉便爛等,原理是濕困脾胃,干擾脾胃的正常運化功能。患者此時需注意飲食清淡,戒食甜膩、多油的難消化的食物,戒吃糖果等含糖量高的食物,和不要吃太飽,少食生冷,維持良好的脾胃功能。針對濕阻脾胃而出現腹痛、腸鳴、大便不實的問題,可熱敷肚臍周圍,或按揉足三里穴。在日常飲食方面,白蘿蔔、中國茶有下氣消滯的作用,對胃脘脹氣者頗為適合。如果因脾胃濕阻而引起泄瀉,應留意補充水份和電解質,並且需察看大便有否黏液、膿血,以排除一些胃腸道的感染性疾病如痢疾等。
至於治療手段方面,濕邪在表者,常用中藥包括葛根、牛大力、羌活、桑枝、佩蘭、竹茹、藿香,用在兒童方面有方劑桂枝加葛根湯、羌活勝濕湯、藿香正氣散等。由於兒童的新陳代謝旺盛,較少虛證,故通過「發散」的手段稍為鼓舞正氣,便可達到驅除濕邪、增進活力的目的。針對濕困脾胃者,常用藥如白朮、山藥、扁豆、車前子、熟薏仁等健脾化濕,常用方劑如參苓白朮散。鑑兒童常見「脾常不足」,食滯、消化不良等脾胃症狀在兒童多見,故兒童欲要解除脾胃濕困的失調,運用健脾、補氣來扶正不可或缺。
健脾化濕食療推介:
淮山扁豆黨參瘦肉湯
材料:淮山30克、扁豆20克、黨參20克、茯苓15克、生熟薏米各15克、陳皮6克、瘦肉適量 (3-4人份量)
製法:先將瘦肉洗淨切開出水,其餘材料洗淨。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水,先用大火煮沸,再轉小火煮1.5小時,調味後即可。
功效:健脾祛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