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孩子除了期望他將來能愉快、健康地在社會上自立外;相信作為父母也盼望孩子在千變萬化的社會中屹立不倒,因應個人潛能貢獻社會,哪怕只是賣小吃、營銷商品等……當父母老去時,孩子們也有生存的能力。
「創意」又或「創造力」是廿一世紀必備的未來能力,與團隊協作、解決問題能力等,是孩子們面對未來的成長及工作環境所需,所以家長要跳出職業導向,培養孩子這方面的能力及素養更為重要。就像在疫情生活下,若不是以Zoom應用於教學上,相信孩子們便學習無期。而幼稚園老師們機靈地以「學習套包」配合與父母觀看「視像影片」教學模式,令孩子繼續在家學習,便是由創造力轉為應變力。
假若 閣下以為創意是與生俱來,那麼會更缺乏創造的能力。「創意」是一種思想的練習,多做鍛鍊,成果自然更為卓越,可喜的是孩子們在幼兒期時常出現的「好奇」便是創意最重要的一個元素,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從以下三個方向分享及說出實例:
一. 歡迎孩子多問「如果」
「如果」一詞看似簡單,但背後的假設是鼓勵孩子不因循、不依生活常規去發問。多察看孩子思考的闊度及對新事物的開放及接納程度。家長們可以問:
「如果你做老師或校長,老師們變成學生,你會讓學生做些什麼?」
對於未上學的兩歲以下的孩子,家長可以在遊戲中,改變皮球既定的拋、擲又或踢的形式讓孩子玩耍,例如設計成舞獅的大頭佛面具,甚至改裝拼貼成孩子認識的卡通人物的頭部,增加他們對球體玩樂的方法。
二.「創意」過程最重要
家長必須明白,孩子的製作能力與心思表達的創造上一定會有落差,此時要聚焦的並非是「創意」後的製成品或產物,而是創造過程中孩子呈現那些值得嘉許的特質,讓孩子不會跌入錯或對的評審中,從而窒礙了創意發展。舉例而言,孩子用紙皮製造一個理想又或「好玩的家居」,在紙皮以外會尋找其他物料,例如布、紙張、積木以豐富製成品;又或最後什麼也不像,只是他口中說得出神入化的製成品,作為家長便要將其精萃指出:「我看見你採用了豐富的物料,有布、積木、紙張,我都很喜歡家中多元化的設備。」孩子在家長回饋的過程中,便明白多元化及善用不同物品的組合。
三.將創意加入閱讀中
閱讀對孩子認知及品格塑造的功效是肯定的。閱讀不單擴闊孩子的思考領域,更可以加入趣味在其中,例如家長請孩子猜猜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孩子的推理、邏輯能力也得到啟發;讓孩子在故事中多加一個角色,看看故事發展有什麼不一樣?這樣的練習,孩子可以在較輕鬆的氣氛下體會自己的創作能力;對於喜歡繪畫的孩子,家長可以鼓勵他們將故事角色繪畫出來;喜歡動手做手作的孩子,亦可以做故事中一些好玩的道具等……
孩子的創意與生活息息相關,鼓勵多接觸新事物;家長多用愛心及接納有助引導孩子表達意見,並在家中共同營造歡愉及鼓勵新嘗試的氣氛,自然有助孩子培養創造力。只要家長善加引導,孩子的「好奇心」和創造力定必發光!
以上資料由香港小童群益會服務總監王美玲姑娘提供
@2022 Healthy S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