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在跟別人相處時,你希望別人如何對待你?用粗魯、沒有禮貌的方式?還是用溫柔、有鼓勵性的方式?我想,沒有人希望是前者吧!嘗試設身處地想想,小朋友同樣也不希望父母以粗魯的方式對待他們。
老鼠實驗
著名心理學家B.F.Skinner曾經以老鼠作實驗,實驗中有一隻老鼠被困在實驗箱,牠發現了只要觸動機關就能獲得食物。久而久之,當老鼠想要食物時就自然會主動地觸動機關,即使機關越來越難去觸碰,老鼠亦會盡量克服困難,以至能獲得食物作獎勵。與此同時,Skinner又以另一隻老鼠作實驗,當老鼠一觸動機關就會被電擊,令其受驚;此懲罰令老鼠不敢再觸動相同的機關。
上述的實驗反映了一般人處事的兩種手法,一種是獎勵,另一種則是懲罰。中國人有句說話:「棒下出孝子」,家長很多時都會採用懲罰的方法去停止小朋友的不當行為,教導上亦傾向使用負面的語言;相反使用鼓勵方法教導的家長卻只有一小撮。
以下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例子:
媽:「阿仔,你去沖涼未呀!」
仔:「得喇!」
媽:「阿仔,你好去沖涼喇!」
仔:「知喇!打多一陣(遊戲機)!好快!」
媽:「阿仔,你再唔去沖涼,我就打你!」
仔:「沖囉!」
使用「負面語言」去教導孩子是很常見的,而子女亦會慢慢習慣家長發惡的底線,直至家長發惡才去行動。長期維持「家長發惡,子女才做」的關係,對子女進步及親子關係有不良影響,對子女的教導亦未必有正面作用。
給予正面鼓勵
家長們如果有留意的話,會發現海洋公園的海豚在表演成功後會獲得食物作為獎勵,以鼓勵牠們不斷進步。對待自己的小朋友,其實也可以參考上述老鼠和海豚的例子,盡量給予正面鼓勵。人要有正面能量才會向前邁進,子女獲得鼓勵才會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