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腹瀉如果立即止瀉,病邪不能隨大便排出體外,無異於“閉門留寇”,使邪無出路,病情延長,不利於小兒康復。因此,腹瀉開始的1-2天內,只要孩子沒有發生脫水,不要匆忙止瀉,使其體內毒素排清後,再以中藥辯證施治,這樣可以縮短療程,小孩會恢復得更快。
腑以通為用,適當泄瀉後使邪有出路,可以減輕和緩解病情,此時再趁勢以中藥治其本,服用2-3劑後已好其大半。
針對不同類型的腹瀉,中醫各有不同治法。
1. 風寒型 -「藿香紫蘇茶」
主證:發熱或不發熱,鼻塞流涕,輕咳,大便次數增多,清稀,如蛋花樣、帶泡沫、腹痛,腸嗚,大便氣味臭,疲倦,胸悶,嘔惡,食慾不振,口渴不慾飲
材料:藿香5克,紫蘇6克,茯苓10克,神曲6克,山楂6克,蜜棗3粒
方法:用3碗水煎成大半碗,每天飯後一次
功效:疏風散寒化濕
2. 傷食瀉型 -「山楂萊菔子茶」
主證:腹脹痛,便前啼哭,瀉後哭止,大便酸臭夾有不消化食物殘渣,每天5-6 次,胃納差,夜寐不寧
材料:山楂6克,神曲6克,萊菔子10克,陳皮2片,木香5克,麥芽15克
方法:用4碗水煎成大半碗,每天飯後一次
功效:健脾消食導滯
3. 濕熱瀉型 – 「葛根芩連茶」
主證:發熱,口渴飲,煩躁,腹痛即瀉,大便色黃而臭,便質稀薄或水樣,肛門灼熱發紅,舌質紅,苔黃而膩,脈滑數
材料:葛根12克,黃芩8克,黃連3克,蜜棗3粒,生薏米15克
方法:用3碗水煎成大半碗,每天飯後一次
功效:清熱利濕,升清降濁
4. 脾虛瀉型 – 「參苓白朮茶」
主證:泄瀉反復發作,時發時止,或食後即瀉,大便搪爛,或完穀不化,食欲不振,面色萎黃,神疲,倦怠,睡時露睛,唇淡,舌質淡紅,苔薄黃或膩,脈細弱,腹瀉日久,體質日虛
材料:黨參8克,白朮8克,甘草3克,淮山10克,蓮子肉10克
方法:用3碗水煎成大半碗,每天飯後一次
功效:健脾益氣,滲濕止瀉
**注:以上藥方的克數,是三歲小孩的量。其他年齡孩子的藥量,需諮詢醫生。
資料來源:康和堂藥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