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肥胖率創10年新低 中學生維持高水平

2025年3月21日

  每年的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旨在促進和支持全球民眾保持健康體重並解決由肥胖引致的危機。在本港,根據衞生署資料,香港小學生的肥胖情況有所改善,「超重」(包括「肥胖」)比率由2022至2023學年的20%,下降到2023至2024學年的16%,是2014至2015學年以來的新低。然而,中學生的「超重」(包括「肥胖」)比率則維持在20%的高水平。

  衞生署指,在本港,成年人若體重指標(BMI)介乎23至25屬於「超重」,體重指標達25或以上則為「肥胖」。整體而言,據署方近年進行的人口健康調查報告,顯示15至84歲的市民當中,「超重」和「肥胖」的比率已從2014至2015年度的50%,上升至2020至2022年的55%,反映港人肥胖問題嚴重。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表示,肥胖是罹患多種慢性疾病的主要風險因素,包括高血壓、中風、心臟病、二型糖尿病、癌症、肌肉骨骼疾病、睡眠窒息症等,而全球多項研究也顯示,隨着肥胖程度增加,死亡率亦相應遞升。中心呼籲,為維持健康體重,市民應從小實踐健康生活,例如保持均衡飲食、多做體能活動和減少久坐的時間。

  政府表示,醫療系統和大眾觀念過往着重治療,為將重點轉化在預防方面,政府正在改革醫療服務,包括設立地區康健中心,以提供健康促進、健康風險因素評估、疾病篩查和慢性病管理服務。地區康健中心亦會舉辦各類健康推廣活動,例如指導市民實踐健康飲食模式和體重管理,以及推出運動課程等。

資料來源:明報、東方日報(2025年3月5日)、am730(2025年3月4日)
資料整理:《今日常識新領域》(第三版)新聞速遞

參考資料
減輕和控制體重的方法

  • 改變進食習慣
    – 參照「健康飲食金字塔」的分量比例進食不同種類的食物,以培養健康的飲食習慣和避免偏食。
    – 避免進食過多肉類、高糖分和高熱量的食物。
    – 每天進食早、午、晚三餐,不要省略早餐,並避免吃宵夜。
    – 飲食要定時定量,進食時要慢慢咀嚼。
    – 避免一邊進食,一邊看電視、閲讀或玩耍。
  • 改變生活習慣
    – 避免在售賣零食的商店流連。
    – 減少購買零食。
    – 避免經常外出用膳。
    – 如要外出用膳,應選擇清淡的食物。
    – 培養良好的嗜好(例如閲讀、繪畫等),以避免因無聊而無節制地找東西吃。
  • 增加熱量的消耗
    – 定期進行適量運動能有效減少脂肪的積聚,使控制體重的效果更持久。
    – 多參與有益身心的課外活動或興趣班。
    – 幫忙做家務。

 

參考資料來源:
衞生署學生健康服務──肥胖與健康
https://www.studenthealth.gov.hk/tc_chi/health/health_dn/health_dn_oah.html
參考資料整理:《今日常識新領域》(第三版)新聞速遞
評分
瀏覽人數 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