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蒙納士大學輔導學碩士及密芝根洲大學心理學學士畢業,曾於美國法庭和大學合作的計劃中擔任監督,利用認知行為治療及存在心理學,引導在緩刑期的少年重拾自我和正確的人生方向,現於香港基督教青年會 (YMCA) 為家長提供自閉症訓練及社區心理輔導及臨床心理服務,及於輔導學碩士實習中心擔任監督
對於正就讀幼稚園的小朋友,不知道家長們是如何為他們分配時間呢?有人認為幼稚園時期應該開心上學,以愉快玩樂為先,不需急於追求學業成績,以免對孩子構成壓力;但隨著現今社會學習風氣的鼓吹,認為要蠃在起跑線上,就要盡快為孩子裝備好,學習各式各樣的課外活動。其實,要孩子愉快健康地成長,首要條件就是建立出一個平衡、合適的時間表。
1. 按孩子興趣,度身制定時間表
家長在制定時間表時,應按孩子的興趣和能力,逐步調節出最合適孩子的個人化時間表;雖然孩子年紀需小,但透過與他們一同商量,問問他們的意見,如喜歡什麼興趣班,令孩子感到受尊重。
2. 平衡學業與玩樂
現時不少家長很少帶孩子到公園或郊區玩,大大減少他們做運動的機會,加上功課和興趣班太多,令他們無法放鬆身心。因此家長宜在功課、遊戲、課外活動之間要取得良好的時間平衡,不宜側重於其中一方。運動是孩子健康生活的基本,對他們的生理和心理都有好處,一方面可減輕學業壓力,改革學習表現,另一方面也可加強他們的專注力。而遊戲亦對在孩子的成長路上佔上重要一角,它能提升孩子的自信和自尊。例如每天放學後帶孩子在公園玩耍或打羽毛球30分鐘。周末時,也可以到效外燒烤或踏單車,既可一起做運動,也可促進親子關係。
3. 加強品德培養、自理能力
對於仍在幼稚園階級的小朋友,比起學業成績,家長更應加強他們的自理能力、責任心和品德培養。例如學習自己穿校服和鞋子、幫忙做家務和學習游泳等。
要孩子乖乖按時間表做事,家長可訂立一個獎勵計劃,當他們成功完全預期目標,就貼上一個貼紙,儲夠一定數量後就可得到獎勵,從而增加孩子的動力,並慢慢培養成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