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2019/2020年度財政預算案預留3億元發展「空間數據共享平台」,並分階段推出多項3D數碼地圖產品,包括「3D城市地圖」、「3D行人及行車道路網」和「3D室內地圖」。空間數據是具地理位置資訊或地址的數據,大部分手機應用程式都使用空間數據,例如在地圖上尋找路線,以及餐廳、巴士站的位置等。「空間數據共享平台」是一個可整合、共享和互通地理空間資訊的平台,方便市民尋找合適的程式和資訊。
地政總署署長指,3D地圖可提供更準確、真實和豐富的數碼地形圖數據,有助分析風向、温度和噪音等,可應用於土地管理、環境評估、城市規劃、交通運輸和工程研究等方面的工作。「3D城市地圖」將於今年下半年開始製作,先覆蓋香港島、九龍和早期發展的新市鎮,例如荃灣、沙田、屯門等,並陸續上載至「香港地理數據站」予市民使用,隨後再擴展至其他地方,目標是於2023年底前覆蓋全港。「3D行人及行車道路網」將於今年底開始製作,地政總署會逐步將市區和新市鎮的3D行人和行車道路網絡模型數據上載,為司機和行人導航,建議前往目的地的最佳路線,預計於2020年初完成。此外,地政總署會把約150座大廈的建築圖則製成3D數碼模型,繪製「3D室內地圖」,預期可於今年內完成,並逐步推展至市區不同的建築物。
《思考與討論》
根據報道,政府將推出以下哪些數碼地圖產品?(答案可多於一個。)
A.「3D行人及行車道路網」
B.「3D城市地圖」
C.「3D行山指南」
根據報道,3D地圖可應用於哪些方面的工作?
現時已有不少機構為公眾提供網上地圖資訊,為甚麼政府還要發展「空間數據共享平台」?
《參考資料》
發展「空間數據共享平台」的原因
- 市民可以透過手機內的人造衞星定位系統(GPS)功能,結合地圖應用程式,準確搜尋自己身處的位置和前往目的地的路線,以及查詢附近食肆位置和實時交通狀況等資訊。
- 這些涵蓋地圖數據,以及交通、公共服務、地區統計和商店位置等的地理位置資訊,稱為空間數據。
- 現時不少空間數據由不同政府部門或公私營機構蒐集,經處理和分析後,儲存在各自的資料庫內。
- 若各部門都以相同的格式和定義,去處理各自備存的地理資料,將更有利資訊流通和使用,亦有助提升城市管理效率。
- 例如現時同一大廈單位的地址,經常用上不同的寫法,以致各項服務如送遞、設施維修、救援服務等用以參考使用的資料不夠統一。
- 有見及此,發展局正聯同多個常用空間數據的政府部門,推動建設「空間數據共享平台」,期望為公私營機構提供統一的地理位置資訊,確保數據準確、相容和合時。
資料來源: 明報(2019年3月11日)、蘋果日報、HK01(2019年3月10日)
參考資料來源:
政府新聞網──共享空間數據 支援科技發展
https://www.news.gov.hk/chi/2018/01/20180114/20180114_110722_033.html
資料整理及參考資料整理: 教育出版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