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網上圖片)
臨迎入秋,不少人都喜歡於週末野餐或行山。曾有需要減肥的病人告訴筆者,近日開始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行山去,大伙兒把這次聚會視為運動及「山上野餐獎勵自己」之旅。可是,她們卻帶著薯片和汽水作食糧,結果因水分補充不足及進食高鹽分的小食後感到口渴難耐!後來她們才發現周邊的行山者帶水果作小食是另有原因的。在轉換了自己的行山小食後,她們頓覺能量得以補充,及後體重也因為運動和飲食有所改善而漸漸下降了。
「一週一行」減不到肥?
有些病人曾向筆者反映縱然他們行山數小時及汗流浹背,體重卻一直沒有下降,此話何解?首先,運動講求頻密度、強度和長度,若飲食沒有改變,就算「一週一行」,平日卻經常坐著,所消耗的熱量未必能夠達致體重下降。
第二,流汗並不等於燒脂,正如炎炎夏日,我們即使坐著也會出汗。若要達致燃燒脂肪,我們需考慮增加行山的次數,加強速率或難度,呼吸才會相應加速,脈搏亦會加快。一般建議每分鐘的心跳應達致最高心跳率的六至八成,即是 (220 – 年齡) × 60-80%。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和能夠承受的運動程度都不一樣,建議先諮詢醫生或註冊健體教練,了解適合自己的運動建議。
最後,必須留意運動前後的小食,若行山消耗了200-300卡路里,卻於小食亭進食了一碗700卡路里的餐蛋即食麵,可能攝取得比消耗的更多。
行山人士應帶備甚麼小食?
以下是筆者提供的行山人士飲食清單以供參考,出發前應考慮行山路徑的長度及難度而作出調整:
|
行山人士飲食清單 |
註解 |
√ |
1 |
水 600-1000 毫升 |
視乎運動量及個人流汗需補水情況而定。 |
|
2 |
水果(如:較生的香蕉、已洗淨的蘋果、提子、梨、布冧、士多啤梨等)或 乾果(如:提子乾、杏脯乾或西梅等) 或 脫水乾果片 |
新鮮水果的水分較多,除了有助充飢及補充營養外,亦有助預防缺水。
部分脫水乾果片添加了大量油份,選購時建議先閱讀材料表,以無添加糖或油份的為佳。 |
|
3 |
蔬菜小吃(如:車厘茄、青瓜條、脫水蔬菜片等) |
|
|
4 |
三文治(如花生醬或果醬、亞麻籽/黑芝麻粉、罐頭水浸吞拿魚/三文魚、紅腰豆、粟米等)及即棄膠手套1對 |
若行山超過3-4小時,可考慮一些較充飢小食,但建議避免一些高危的食材,例如:肉類、生的蔬菜、蛋及沙律/蛋黃醬,或任何未經煮熟的食物,確保食物安全。
建議可預備有拉環的小型罐頭,如吞拿魚、粟米等,進食時才打開夾於麵包內,並使用即棄膠手套,更確保食物衛生。 |
|
5 |
濕紙巾或消毒洗手液
|
行山時不免要用手扶柱,爬山時手部有機會接觸泥石,亦未必有洗手間清潔雙手,進食前抹手能確保食物安全。 |
|
6 |
膠袋/垃圾袋1-2個 |
郊區未必經常有垃圾桶,進食後把垃圾收好並於下一個垃圾桶丟掉。
部分郊野地方可能會有猴子出沒,建議不要使用超市膠袋,並把所有食物適當地存於背包內。 |
|
如對營養或健康有任何疑問,請向註冊營養師或醫生作個別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