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護署引入舊種子 望復育本地稻米

2022年2月7日

有見近年本地種植稻米的農户增加,漁農自然護理署早前將保存在國際水稻研究所(國際種子銀行)逾50年的香港水稻種子重新引進本地,希望透過重新培育種子,存護本地固有的稻米品種。

根據漁護署資料,1954年時本港稻田面積有9466公頃,每年產米接近2萬噸,後來隨着經濟轉型和從外地輸入食米,水稻種植業逐漸式微。於1960年代,當局有意保育本地的稻米品種,於是向菲律賓的國際種子銀行提供稻米種子作存護。有見近年種稻農户增加,漁護署重新引入4款以往在本地甚受歡迎的稻米種子(包括絲苗、花腰仔、齊眉和白殼齊眉),希望可以讓農户種植這些品種。

漁護署自行試種這幾款種子後,發現花腰仔的生長情況較穩定,因此去年首先向本地農户派發花腰仔種子給農户試種。大部分農户會於今年「早造」(3月至8月)試種,另有數個農戶於去年已完成小面積的「晚造」(8月至11月)試種。漁護署表示,花腰仔穀粒是啡紅色的,從外觀上看與一般稻米的金黃色不同,而花腰仔煮出來的米飯的味道清香可口。

漁護署認為,本地稻米種植以往受到農户歡迎,以本地盛行的稻米品種作為基石,重新將稻米種植引入本港農業的方法是可行的。該署又稱,與種植蔬菜相比,種植稻米所需成本較高。種植稻米需要較廣闊農田和更充足水源,而且種植期亦較長,一般為3至4個多月。此外,稻米收成後,需要適當儲存和處理才可售賣,過程要投入大量人力。不過,由於種植本地稻米競爭並不激烈,署方認為本土稻米仍有一定市場價值。

資料來源:

東方日報(2022年2月7日)、明報(2022年2月6日)

資料整理:

《今日常識新領域》(第三版)新聞速遞

思考與探索
 1. 以下哪些是花腰仔的特點?(答案可多於一個。)
A. 穀粒啡紅色
B. 是菲律賓原生米種
C. 味道清香可口

2. 根據報道,為甚麼種植稻米比種植蔬菜需要較高成本?(答案可多於一個。)

A. 需較充足水源
B. 種植期較長
C. 需較肥沃土壤

3. 根據報道,當局於1960年代怎樣保育本地的稻米品種?

4. 你是否支持本港農户種植稻米?為甚麼? 

參考資料
香港農業發展簡史
-香港近代農業發展一般以1950年代作為劃分,在這之前新界的原居民長期以來主要種植水稻這種主糧。
-上世紀中期,大量難民落户新界,以務農為生,開始栽種蔬菜和花卉等經濟作物。
-他們大部分是經驗豐富的農民,帶來了各式各樣的蔬菜種子。
-資料顯示,1960年香港的稻田面積為8018公頃,菜田、花圃、果園及其他作物則佔4966公頃。
-到了1980年,稻田面積已大幅下降至30公頃。
-進入1980年代,內地菜開始供港,至1998年內地農產品甚至可無限額地輸入,因此香港的蔬菜生產量大幅下降。
-到了2016年,菜田、花圃、果園及其他作物只佔約700公頃。
-香港的蔬菜自給率在1980和1990年代仍有超過30%,目前已降低至只有約2%。
-近年,各種社會議題包括食物安全、鄉郊發展、環境保育和可持續發展等,帶來本港社會對本土農業的反思,出現各種復興農業的聲音。
-本港政府亦在近年推出新農業政策,以推動農業現代化和可持續發展為重點。
參考資料來源:

綠田園基金──香港農業發展簡史
http://producegreen.org.hk/landraces/main_24.html

參考資料整理:

《今日常識新領域》(第三版)新聞速遞

評分
瀏覽人數 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