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指三成青少年疫下精神健康變差

2023年6月26日

  新冠疫情改變不少市民的生活模式,部分人的精神健康更因此受不良影響。有本地大學的研究發現,在疫情期間,性別、睡眠時間等因素對青少年的精神健康有明顯影響,約31%受訪者的精神健康較疫情前差。

  研究團隊於2021年至2022年第四波和第五波疫情期間,收集6665名10至16歲青少年的生活習慣數據,分析年齡、性別、學業滿意程度、學校生活、家庭關係和睡眠時間等因素,與他們出現抑鬱或焦慮等精神健康問題的關係。結果顯示,近50%受訪青少年表示精神健康穩定,未受疫情影響,約31%人指精神健康較疫情前差,約20%人則認為精神健康得到改善。

  研究亦發現,女性受訪者精神健康變差的比率較男性高36%;對學業成績不滿意的受訪者對比學業成績沒有發生變化者,前者的精神健康也相對較差。團隊進一步分析發現,每天睡眠時間不足7小時的受訪者,其精神健康明顯不及每天睡7至9小時者。

  研究團隊表示,分析女性精神健康不及男性的原因,相信跟女性的情感較易波動有關。另外,學業成績不佳和網上授課,均可能對青少年精神健康造成負面影響。研究團隊呼籲家長不要僅僅因成績差而訓斥子女,而青少年在疫情期間容易自我封閉,家長要經常留意子女有否過度沉迷網絡,並多跟他們溝通和互動。研究團隊亦鼓勵青少年要維持良好作息習慣,以維持精神健康和增加抗逆能力。

資料來源:明報、東方日報(2023年6月18日)、星島日報(2023年6月17日)
資料整理:《今日常識新領域》(第三版)新聞速遞

 

參考資料
管理壓力的方法

  • 對自己的要求和期望要合理
    – 不要奢求事事完美,凡事只要盡力而為、無愧於心便可以。
    – 嘗試將注意力集中在一些自己能力範圍內的事情,不要浪費時間和精神在那些不能控制的事情上。
    – 不要忘記自己的長處,在對自己嚴謹之餘,也應該學會欣賞自己的成就。
  • 跟別人説出自己的感受和困難
    – 向別人訴説自己的感受和困難,並不代表你就是弱者。
    – 別人或能給予你一些實質的協助或意見,以及精神上的鼓勵。
    – 當遇上不平的事情,要鼓起勇氣將自己的感受和訴求説出來。
  • 實踐健康的生活方式
    –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讓身體攝取均衡的營養。
    – 定時做適量的運動,能夠有效紓緩我們的情緒。
    – 定期安排一些能為自己帶來喜悦和滿足感的嗜好和興趣,令自己能更輕鬆地面對壓力。
    – 與家人和朋友保持定期的社交活動。
  • 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 培養固定的睡眠時間,就算晚上難以入睡,早上仍要定時起牀,避免生理時鐘受到干擾。
    – 避免在睡前做劇烈運動或過於用腦的活動。
    – 若無法入睡,不用強迫自己,可做一些輕鬆的事情,例如身心鬆弛練習。
  • 定時做身心鬆弛練習
    – 例如腹腔式呼吸練習、肌肉鬆弛練習和意像鬆弛練習等。

身心鬆弛練習

  • 腹腔式呼吸練習
    – 當我們受壓時,呼吸會變得短促和不規律,令我們產生緊張時的生理徵狀。
    – 我們可以嘗試透過呼吸練習,學習調節自己呼吸的頻率和深度,以達到放鬆的效果。
  • 肌肉鬆弛練習
    – 當我們感到緊張時,身體的肌肉會不知不覺地繃緊。
    – 肌肉鬆弛法讓我們有系統地放鬆身體各部分的肌肉,令緊張的情緒得以紓緩。
  • 意像鬆弛練習
    – 在意像鬆弛練習中,我們會運用想像力幻想自己正身處在一個十分寧靜和舒適的環境(例如一個寧靜的海灘),就像有計劃地做白日夢一樣。
    – 為了讓自己更投入在這個意像之中,我們可以仔細地構想自己在這個環境中看到、聽到、嗅到、皮膚感覺到的東西。
    – 當我們的注意力轉移到這一個寧靜和舒適的意像時,我們緊張的情緒便可得以放鬆。

 

參考資料來源:
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壓力管理

https://www.dhcas.gov.hk/tc/developmental_delay.html
參考資料整理:《今日常識新領域》(第三版)新聞速遞

評分
瀏覽人數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