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又踏入學期尾,家長收到家長日的面見時間,會否感到緊張?其實,有否想過家長日是可有可無,正如情人節不想買禮物的理由一樣,因為每天老師及家長都聯繫緊密,不必等一個學期一次的幾分鐘會面,而是透過定期的「陽光電話」緊密聯繫。
直資、私立學校一直被批評是貴族教育,這樣批評的既定假設是「在香港,要付錢的才是優秀學校」,言下之意就是免學費的資助學校彷彿低人一等。實際當然並非如此,至少資助學校之中仍有不少傳統名校,喇沙、瑪利曼、瑪利諾等等,多不勝數。
別具優點的資助學校
即使不是傳統名校,資助學校之中也不乏別具優點的學校。世上不可能個個都是劉德華一類偶像派好男人,總有實力派的藝人,甚至名不經傳的優秀新星。况且,經常說,選校不是選最優秀的學校,而是選合適學校,資助學校各有特色,有專注學術成績(甚至催谷),有的講究關愛、德育、體藝等等。
體貼小學 老師逐戶家訪
就以關愛而言,家長朋友的兒子入讀黃大仙區中華基督教會基慈小學,過去一年,令她感欣慰不已,慶幸替兒子選對學校。於去年仍是小一新生開學前,已有老師逐名新生去家訪,了解學生家中情况,若家庭支援較弱的,老師會特別留意及照顧。學校亦有制度,有系統透過家訪了解學生,小三及更高年級也是逐一家訪。
陽光電話 久違的師生情
朋友都以為,新學年一次過家訪,就已相當不錯,需知道教師的工作量非同小可,家訪一類活動,屬相當奢侈。結果老師再令家長朋友感驚喜,開學後老師致電給家長,詳細講解孩子的適應情况及進度。一般收到老師電話,多是孩子在校犯事、記過等等,十之八九是壞消息,但朋友收到該校老師的電話,撇除學生犯錯的通知外,也有三至四次。朋友憶述,有次是孩子瀨尿在褲上,老師致電,全無怪責,而是提醒家長如何安慰孩子。
朋友形容老師每次來電都是「陽光電話」,有一種久違了的人情味,師校關係的緊密及師生情,是始料不及的收穫。對於孩子的學習、成長固然非常重要,對於家長而言,透過老師的信息就更能認識孩子,朋友覺得這才是真正的家校合作,一切都是為了孩子。
作者簡介﹕明報前教育新聞組長,育有一子一女,從新聞前線真正跳入教育大洪流
文﹕梁永樂 @八爪魚家長
轉載自明報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