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仙衙前圍村重建 文物將放保育公園展示

2023年6月5日

  現正重建的黃大仙衙前圍村具有豐富的歷史價值,市區重建局於2016年邀請國際考古團隊進行考察工作,試圖找出可能埋藏昔日圍牆遺跡和村民聚居的證據,結果在圍村地底發現地基遺跡,而過程中亦發現了有助瞭解圍村興衰變遷的文物。

  考古團隊為衙前圍村作獨立文物影響評估,歷時近7年的研究工作於去年完成。團隊先在圍村的東北角和西南角,發掘到角樓和圍牆的石製地基,估計最早建於明清兩代。團隊其後於2018年再擴大挖掘規模,嘗試在城牆外的護城河原址的沉積物中尋找最早期的村民聚居證據,並瞭解圍牆地基的建造方法,以及建築物料在不同年代的用途和受損程度。團隊表示,出土的地基遺跡可為古牆的建造方法和石材提供歷史資料,而團隊亦發現圍牆石塊曾經被重用,顯示村民曾在較近的年代重建圍牆。

  在文物方面,考古團隊在衙前圍村發掘到大量古時的日常用具,反映了不同年代村民的生活面貌,例如村民在未有廁所時用來便溺的「夜壼」、用來耕牛和捕魚的用具,以及與遊戲和教育相關的文物等。此外,在圍村亦發現部分來自日本的陶器和歐洲的器具,顯示村民有經濟能力購買進口貨品。

  考古團隊指,今次的考古範圍僅佔整個重建地盤不足兩成,但發現了圍牆地基和角樓在不同年代建造的痕跡,以及發掘到大量顯示昔日村民日常生活的文物,已可達到「重塑圍村」的效果。團隊表示,待圍村重建後,該批文物會在衙前圍村保育公園展示,讓市民瞭解圍村的歷史發展。

資料來源:am730、東方日報(2023年5月23日)
資料整理:《今日常識新領域》(第三版)新聞速遞

 

參考資料
衙前圍村重建項目

  • 衙前圍村為巿區圍村,過去數十年間曾不斷遭私人業主拆卸,面目全非,剩餘的原建築物破舊失修。
  • 衙前圍村最終在2007年被市區重建局納入重建項目,發展新的住宅物業。
  • 由於社會對衙前圍村保育問題的關注,市建局於進行重建時將儘量保存有保育價值的原建築。
  • 衙前圍村項目會保留村內的門樓、門樓上方的「慶有餘」石匾和天后廟,以及其形成的原有中軸線。
  • 市建局亦會根據2023年批核的考古影響評估報告,原址保留該村的四個角樓地基和部分圍牆地基遺跡,並安置局部圍牆地基在圍村的保育公園內向公眾展示。
  • 整個發展項目預計的落成日期為2030至2031年度。

 

參考資料來源:
市區重建局──重建發展:衙前圍村項目
參考資料整理:《今日常識新領域》(第三版)新聞速遞
評分
瀏覽人數 283